資訊與生活的關係
資訊科技已經深入你的生活
O 早期的電腦不僅體積龐大,而且造價昂貴,其使用僅侷限於軍事或科學計算的領域,一般人沒機會接觸。時至今日,拜硬體技術的進步,運算晶片以每十八個月為週期,性能倍增,成本減半,再加上網際網路的四通八達及資訊科技的推陳出新,電腦應用已深入各行各業,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,密不可分。
為什麼要學電腦(資訊科學)
O 一個無法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的現代人,將造成生活諸多不便。儘管電腦科技日新月異,一日千里,但其本質—資訊科學,卻是不變的學問。
O 學好資訊科學,等於多了一項利器,有助於我們面對新科技時能迅速上手,而不至於束手無策,以下介紹在日常生活中,經常可以見到的資訊科技的應用。
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資訊科技應用
O 資料處理功能
O 訊息傳遞功能
O 休閒娛樂功能
O 消費購物功能
O 智慧住家功能
O 居家安全功能
O 電子化政府功能
資訊科學簡介
O 資訊科學就是電腦科學,包含各種與計算和資料處理相關的主題。
O 電腦(computer)是一種具備計算與資料處理功能的電子設備,主要是由「硬體」和「軟體」兩部分所組成。
O 硬體指的是電腦看得見的各項電子和機械設備;而軟體則是用來使電腦硬體發揮功能的程式及指令等。
O 兩者缺一不可,需互相合作,才能發揮出電腦最大的效用。
第一代電腦
O 1946~1958年—真空管時期
O 在1946年製造出來第一部通用型電腦ENIAC(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),ENIAC被公認為是全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。
O 由於真空管體積大、佔空間、不易散熱、壽命短、易故障等缺點,此時的電腦只有美國政府和大銀行才負擔得起其花費。
第二代電腦
O 1959~1964年—電晶體時期
O 194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成功研發第一個電晶體(transistor,圖1-20)。由於電晶體和真空管相比,具有耗電少、體積小(約為真空管的1/20大小)、速度較快、穩定性高等優點,使電腦製造發生極大的變革。
第三代電腦
O 1965~1970年—積體電路時期
O 1958年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將數百個積體電路元件(電晶體、電阻、二極體…等等)放到微小的晶片上,稱之為積體電路(Integrated Circuit,簡稱IC)。使用積體電路為主要元件的電腦,又比電晶體電腦具有更省電、體積更小、可靠度更高、價格更低廉等優勢。
第四代電腦
O 此時代表性的電腦有西元1977年美國蘋果電腦公司(Apple)發明的Apple II電腦。和西元1981年IBM公司發明的個人電腦(Personal Computer, PC),現今的個人電腦就是以VLSI的基礎技術發展出來的成果。
輸入法補充
上個禮拜我們介紹並且練習了電腦的輸入法
也了解到輸入法對於使用電腦是非常重要的一環
然而電腦輸入其實有很多種方式
倉頡、注音、大易、行列甚至是比較新的嘸蝦米都是可以考慮的選擇
但對於對輸入法不熟的人,特別是年紀比較大的人來說
如果不想重新學輸入法
那有沒有其他的方式來輸入文字到電腦中呢?
其實是有的
這時候手寫輸入就是最好的選擇
你可能會問
手寫輸入? 這不是要手寫板或是平板嗎?
其實不盡然 在windows底下就有貼心的整合了手寫輸入的功能
在一般的電腦與螢幕底下都可以使用
只是你手寫的這枝「筆」是用滑鼠來取代
讓我們就來看看如何辦到吧!
在語言工具列的工具選單圖示上開啟「輸入法整合器」
步驟二:輸入法選項設定
1.在輸入法整合器的左上角的圖示上點一下
2.選擇「輸入法選項」
3.按下「設定」
步驟三:將手寫識別輸入工具加入目前的輸入工具清單
1.點選「顯示所有輸入法語言的輸入工具」
2.點選「手寫識別(CH)」
3.按下「新增」後,在右側「目前的輸入工具」欄中即可看到新增的手寫識別輸入工具
4.按下「關閉」
步驟四:再次開啟輸入法整合器
步驟五:啟動手寫識別模式
1.點選「手寫識別(CH)」圖示
2.即可在空白輸入區內寫字囉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