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選文章

精彩Scratch作品選

盧楷勛 蕭名哲 A musement park 吳家雨 李欣芸 極地特派員 鄭郁蓉 蘇正甲 228事件 楊蕙禎.董欣慈 恐怖情人 江宜霖 王之妍 如何當一位好觀眾

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

資訊科技概論 第三章 資料數位化與編碼

資料數位化:只要01你就能擁有全世界
開場影片:
¥ Matrix
十進位系統
¥ 早期人類有計量事物的需求時,最簡單的方法,就是使用10根手指頭做計算,因此很順理成章地產生了十進位系統decimal system10為基底(Base),逢10進位的數字系統,十進位系統需要使用10個數字(09)。
¥ 十進位系統符合人類的直覺並滿足人類的需要,事實上,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十進位系統也是最廣泛被使用的數字系統。
¥ 十進位數值可將數值加上括弧後,在右下方加上以10為底的標示。如:(1310
二進制(二進位系統)
¥ 在電腦世界中,由於電腦的核心組成份子電子元件只能表達『通路』與『斷路』等2種狀況,通路通常以『1』表示,斷路以『0』表示,因此非常適合採用二進位系統。
¥ 二進位系統binary system2為基底(Base),逢2進位的數字系統,二進位系統僅使用到兩個數字『0』和『1』,這是電腦最小的儲存單位,通常稱為位元(Bit)。
¥ 8個位元組合成一個位元組(Byte)。習慣上,我們通常以「位元組」作為資訊計量單位,用以表示檔案的大小。
¥ 表示二進位會在右下方加上以2為底的標示,如:(10112
二進制可以很輕易的透過物理性質表示
¥ 電的特性:高、低電壓。電位的上升、下降等,運用在電子元件上。
¥ 磁的特性:有、無磁性。磁性的南、北極等,運用在磁碟儲存上。
¥ 光的特性:有、無光源。光線的反射或有無,運用在光碟機讀取和光纖的資料傳輸上。
二進位轉成十進位原理與方法
¥ 二進位轉成十進位的方法,是利用乘法原理去展開,例如二進位數字(1011) 要將它轉為十進位數字,其過程如下。
  (1011)2最左邊的1表示23的係數,0表示22的係數,左邊算起第21表示21的係數,最右邊的1表示20的係數,轉為十進位相當於1* 23 +0* 22 +1* 21 +1* 20
(1011) 2 =(1* 23 +0* 22 +1* 21 +1* 20) 10 =(8+0+2+1) 10(11) 10得到二進位的1011轉為十進位為11
十進位轉成二進位原理與方法
十進位轉成二進位的計算需利用除法原理。
電腦中資料的儲存單位
二、資料編碼
ASCII (ASCII Code)
¥ ASCII(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,美國資訊交換標準碼,唸做”as-key”) 為目前各電腦系統中使用最普遍也最廣泛的英文標準碼。
¥ 這套系統原先只有7位元,128個字元,內容是一些英文字母與數字。
¥ 後來由IBM提出的新字元集,再增加128個字元,成為256個字元
¥ 這種ASCII字元集變成為8位元,有人稱之為Extended ASCII,增加的多為特殊符號、函數符號、以及一些控制字元

文字轉ASCII Code

ASCII Code為文字

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

資訊科技概論 第二章 電腦硬體與軟體

開場影片: PC and MAC

一、電腦硬體;組成電腦的各項實體設備
電腦的組成-依理論與功能
電腦依功能及理論上來說,其硬體結構可以分成五大單元,這些單元相互運作傳遞資訊,讓電腦發揮功效。
輸入單元
記憶單元
算術與邏輯單元
控制單元
輸出單元
輸入單元(Input Unit, IU
輸入單元是將訊息或資料輸入電腦的管道,常見的設備有:鍵盤、滑鼠、讀卡機、掃描器、手寫板、觸控式螢幕、數位相機……等。這些設備將聲音、文字、條碼、影像等資料轉成電腦看得懂的電子訊號後,交給電腦內部處理。
輸出單元(Output Unit, OU
資料經過電腦運算處理後,轉換成使用者看得懂得文字、圖像、音訊、視訊,顯示出來。常見的輸出單元有:螢幕、印表機、喇叭、繪圖機、智慧型終端機(例如ATM提款機、收銀機)等。
記憶體單元(Memory Unit, MU)
記憶單元就是存放資料的地方。分成兩類:一種是「主記憶體(Main Memory)」,存放正在處理的程式和資料,例如:RAM。另一種是「輔助記憶體(Auxiliary Memory)」,用來存放所有程式和資料,例如硬碟、光碟等。
中央處理單元CPU
CPU的工作主要在於管理與運算,因此在CPU內又可分為:
l 控制單元
利用控制單元(Control Unit, CU)解讀指令,指揮各個單元之間的運作,是電腦的控制中樞,也就是有如指揮管制中心,負責控制電腦內其它各單元之間的工作配合及各項資料傳送。
l 算術與邏輯單元
如果接收到的資訊需要運算或邏輯判斷,則交給算術與邏輯單元(Arithmetic/Logic Unit, ALU)。ALU內有數個暫存器(Register),可以用來暫時存放運算過程中使用到的資料或程式。
電腦五大單元的運作流程:
輸入單元讀入資料或指令到記憶單元,然後控制單元從記憶單元中讀取指令和資料,接著對指令進行解碼。
所有的控制動作都是由控制單元來處理。
算術與邏輯單元負責進行加、減、乘、除等數學運算及各種比較、判斷等邏輯運算。
最後將結果送到輸出單元,完成我們希望的動作
二、電腦軟體:指示電腦執行各項工作的指令或程式
軟體依照不同的性質,大致可以分為系統軟體(System Software)及應用軟體(Application Software)
系統軟體
作業系統
作業系統(Operating System, OS)是我們最常使用的系統軟體。
常見的作業系統有WindowsUNIXLinuxMac OS等。
語言轉譯程式
語言轉譯程式將程式語言所撰寫出來的原始程式碼,轉換成電腦硬體看得懂的機器碼,這樣電腦才有辦法執行。
例如:組譯器(Assembler )、直譯器(Interpreter)、編譯器(Compiler)
工具程式
工具程式(Utility Program)是輔助作業系統的工具,可以協助電腦的使用與管理。
例如:
Windows XP提供的磁碟重組
工具、清理磁碟工具、磁碟
掃描等。
其他廠商所開發的工具程式:Norton Ghost備份軟體、WinRAR壓縮軟體、防毒程式、防火牆程式等。
作業系統功能
提供操作電腦的介面
作業系統會提供使用者介面(User Inter face, UI),讓使用者跟電腦溝通。
早期的作業系統使用命令列介面,使用者必須藉由輸入指令的方式指示電腦執行各項工作。
目前的作業系統,大都提供圖形化使用者介面(Graphical User Interface, GUI),只要使用滑鼠點選圖示或按鈕,就可以操縱電腦完成許多工作。
分配與管理系統資源
作業系統主要的功能在於適當且有效率地管理及運用各項系統資源,以提高電腦系統的效能。
系統資源包含:
CPU、記憶體、檔案系統、輸出入設備等。
作業系統要擔任資源管理者的角色,負責監控各項系統資源的使用情形,並做適當的分配與管理。
控制和維護電腦運作
作業系統會監控硬體和軟體的執行狀況,並維護電腦的運作。
例如:Windows作業系統所提供的工作管理員,可看到目前軟體的執行狀態及CPU、記憶體的使用情形。


牛刀小試2-1

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

資訊科技概論 第一章 資訊與生活的關係

開場影片:
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運用電腦(資訊科技)?

一、資訊科技已經深入你的生活

早期的電腦不僅體積龐大,而且造價昂貴,其使用僅侷限於軍事或科學計算的領域,一般人沒機會接觸。時至今日,拜硬體技術的進步,運算晶片以每十八個月為週期,性能倍增,成本減半,再加上網際網路的四通八達及資訊科技的推陳出新,電腦應用已深入各行各業,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,密不可分。

二、為什麼要學電腦(資訊科學)

一個無法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的現代人,將造成生活諸多不便。儘管電腦科技日新月異,一日千里,但其本質—資訊科學,卻是不變的學問。
學好資訊科學,等於多了一項利器,有助於我們面對新科技時能迅速上手,而不至於束手無策,以下介紹在日常生活中,經常可以見到的資訊科技的應用。

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資訊科技應用
資料查詢功能
資料處理功能
訊息傳遞功能
休閒娛樂功能
消費購物功能
智慧住家功能
居家安全功能
電子化政府功能

三、資訊科學簡介

資訊科學就是電腦科學,包含各種與計算和資料處理相關的主題。
電腦(computer)是一種具備計算與資料處理功能的電子設備,主要是由「硬體」和「軟體」兩部分所組成。
硬體指的是電腦看得見的各項電子和機械設備;而軟體則是用來使電腦硬體發揮功能的程式及指令等。
兩者缺一不可,需互相合作,才能發揮出電腦最大的效用。

四、電腦的發展歷程

第一代電腦
O 1946~1958真空管時期
O 1946年製造出來第一部通用型電腦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),ENIAC被公認為是全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。
O 由於真空管體積大、佔空間、不易散熱、壽命短、易故障等缺點,此時的電腦只有美國政府和大銀行才負擔得起其花費。
第二代電腦
O 19591964電晶體時期
O 194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成功研發第一個電晶體transistor,圖1-20)。由於電晶體和真空管相比,具有耗電少、體積小(約為真空管的1/20大小)、速度較快、穩定性高等優點,使電腦製造發生極大的變革。
第三代電腦
O 19651970積體電路時期
O 1958年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將數百個積體電路元件(電晶體、電阻、二極體等等)放到微小的晶片上,稱之為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,簡稱IC)。使用積體電路為主要元件的電腦,又比電晶體電腦具有更省電、體積更小、可靠度更高、價格更低廉等優勢。
第四代電腦
O 此時代表性的電腦有西元1977年美國蘋果電腦公司(Apple)發明的Apple II電腦。和西元1981IBM公司發明的個人電腦(Personal Computer PC),現今的個人電腦就是以VLSI的基礎技術發展出來的成果。